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(2016年)發表時間:2020-04-26 10:23來源: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圖3 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來源分布 6.報告人職業 按照報告人職業統計,醫生報告占55.5%,藥師報告占25.3%,護士報告占15.1%,其他報告占4.1%。與2015年的報告人職業構成情況基本相同。 圖4 報告人職業構成 7.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涉及患者情況 男性和女性患者比例接近0.89:1,女性略多于男性,性別分布趨勢和2015年基本一致。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病例報告中,14歲以下兒童患者的報告占9.9%,與2015年持平;65歲以上老年患者的報告占23.5%,較2015年有升高了2.0個百分點。 圖5 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年齡分布 8.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涉及藥品情況 按懷疑藥品類別統計,化學藥占81.5%、中藥占16.9%、生物制品(不含疫苗)占1.6%,與2015年基本一致。 圖6 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涉及藥品類別分布 按照藥品給藥途徑統計,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涉及的藥品給藥途徑分布中,靜脈注射給藥占59.7%、其他注射給藥(如:肌內注射、皮下注射等)占3.4%、口服給藥占33.7%、其他給藥途徑(如:外用、貼劑等)占3.2%。與2015年相比,總體給藥途徑分布無明顯變化。 圖7 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給藥途徑分布 9.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累及器官系統情況 2016年報告的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中,累及系統排名前三位的為皮膚及其附件損害(占27.6%)、胃腸系統損害(占25.4%)和全身性損害(占10.9%)。化學藥、中成藥累及系統前三位排序與總體情況一致,生物制品累及系統前三位與總體情況略有不同,依次是皮膚及其附件損害、全身性損害及免疫功能紊亂。 10.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總體情況分析 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總體情況與2015年相比未出現顯著變化。 從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來源看,醫療機構占比85.6%、與2015年相比來自醫療機構的報告增加了3.4個百分點,醫生報告占比55.5%、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1.5個百分點,表明醫療機構仍發揮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主渠道作用;來自于藥品生產企業的報告數與去年持平,報告數量仍偏低,表明藥品生產企業開展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努力程度不夠;作為藥品生產企業,應進一步加強自身對藥品不良反應工作的認識,加強上市藥品的安全性研究,建立風險管理制度,強化企業責任意識,及時預防和控制風險,充分發揮“藥品安全第一責任人”的責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