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(2016年)發表時間:2020-04-26 10:23來源: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小貼士: 是不是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數量增多,藥品就越不安全? 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是藥品上市后安全監管的重要支撐,其目的是為了及時發現、及時控制藥品安全風險。《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》中規定國家實行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制度,國家鼓勵公民、法人和其他組織報告藥品不良反應。 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數量多了,并不意味著藥品安全水平下降,而意味著我們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全面,對藥品的風險更了解,風險更可控,對藥品的評價更加有依據,監管決策更加準確。同樣,在醫療實踐中,能及時地了解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的表現、程度,并最大限度地加以避免,也是保證醫療安全的重要措施。 (二)基本藥物監測情況 1.國家基本藥物監測總體情況 2016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國家基本藥物的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59.5萬例(占總體報告的41.6%),較2015年增加2.0個百分點。其中嚴重報告4.5萬例,占7.5%,較2015年增長了1.1%。報告涉及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病例報告占83.4%,中成藥病例報告占16.6%。 2.國家基本藥物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情況分析 《國家基本藥物目錄(基層醫療機構配備使用部分)》(2012版)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部分,共分25個類別,約317個品種。2016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其中356個具體品種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50.2萬例次,其中嚴重報告4.3萬例次,占8.5%。 2016年國家基本藥物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報告按類別統計,報告數量排名前5位的分別是抗感染藥、心血管系統用藥、抗腫瘤藥、消化系統用藥、鎮痛/解熱/抗炎/抗風濕/抗痛風藥,占基本藥物化學報告的72.2%。 2016年國家基本藥物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中,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累及系統排名前5位的是皮膚及其附件損害(占27.4%)、胃腸系統損害(占27.2%)、全身性損害(占9.7%)、中樞及外周神經系統損害(占9.0%)以及免疫功能紊亂和感染(占4.0%);前5位不良反應例次之和占77.4%。 3.國家基本藥物中成藥情況分析 《國家基本藥物目錄(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)》(2012版)中成藥部分涉及內科用藥、外科用藥、婦科用藥、眼科用藥、耳鼻喉科用藥、骨傷科用藥6大類共203個品種。2016年國家中心監測網絡共收到203個相關品種的報告9.9萬例次,其中嚴重報告6,857例次,占6.9%。 2016年國家基本藥物中成藥部分六大類中,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總數由多到少依次為內科用藥、骨傷科用藥、婦科用藥、耳鼻喉科用藥、外科用藥、眼科用藥。其中內科用藥報告總數占到總體報告數量的85.7%,這可能與內科用藥臨床使用量大,且基本藥物目錄中中藥注射劑都屬于內科用藥有關。內科用藥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祛瘀劑、溫理劑、開竅劑、清熱劑、扶正劑,此五類藥品報告占到內科用藥報告數的90.0%。 2016年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成藥部分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中,累及系統排名前三位的是皮膚及其附件損害(占29.0%)、胃腸系統損害(占23.4%)和全身性損害(占14.3%)。不同劑型報告累及系統中,注射劑不良反應/事件累及系統排名前三位的是皮膚及其附件損害(占21.4%)、全身性損害(占12.7%)、胃腸系統損害(占6.5%),口服制劑累及系統排名前三位的是胃腸系統損害(占16.1%)、皮膚及其附件損害(占5.1%)、神經系統損害(占2.6%)。 以上監測數據表明,2016年國家基本藥物監測總體情況基本保持平穩。 (三)化學藥、生物制品監測情況 1.總體情況 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中,涉及懷疑藥品150.7萬例次,其中化學藥占81.5%,生物制品占1.6%。2016年嚴重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共涉及懷疑藥品12.1萬例次,其中化學藥品占86.9%,生物制品占1.8%。 2.涉及患者情況 2016年化學藥品、生物制品不良反應/事件病例報告中,男性和女性患者比例接近0.97:1,女性略多于男性。2016年化學藥品/生物制品(不含疫苗)不良反應/事件病例報告中,14歲以下兒童患者的報告占9.9%,65歲以上老年患者的報告占23.4%。2016年嚴重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涉及患者情況年齡分布于總體趨勢基本一致。 3.涉及藥品情況 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涉及的懷疑藥中,化學藥品例次數排名前五位的類別依次為抗感染藥(占化學藥品總例次數的43.9%),心血管系統用藥(占10.4%),鎮痛藥(占6.2%),電解質、酸堿平衡及營養藥(占5.9%),腫瘤用藥(占5.8%)。 2016年化學藥品嚴重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中,最常見的藥品是抗感染藥,構成比為35.0%,較2015年降低0.9個百分點;其次是抗腫瘤藥,占22.8%,與2015年持平。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涉及的生物制品中,抗毒素及免疫血清占28.5%,細胞因子占23.2%,血液制品占4.9%,診斷用生物制品占0.1%。 按劑型統計,2016年化學藥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中,注射制劑占64.9%、口服制劑占32.1%;生物制品90%以上為注射給藥。 4.總體情況分析 2016年化學藥品、生物制品不良反應/事件報告情況與2015年相比未出現顯著變化。化學藥品中,抗感染藥報告數量仍居首位,但占比例較2015年降低近1個百分點,已連續六年呈下降趨勢,提示我國抗感染藥臨床的安全使用有所提升。在劑型和給藥途徑分布中,化學藥品的注射制劑比例仍持續增加,提示臨床應繼續關注注射劑型的使用管理和安全監測。在患者年齡分布中,老年患者不良反應報告比例依然呈現緩慢升高態勢,與我國人口分布特征趨勢變化基本一致,提示應繼續關注老年人群用藥安全。 |